【蕭放】詩說“元日” ——求包養app《春節》敘談

作者:

分類:

詩說“元日”

——《春節》敘談

作者:蕭放(北京師范年夜學社會學院風俗學傳授)

來源:《光亮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臘月廿四日壬辰

          耶穌2025年1月23日

 

 

 

《春節》

蕭放 著

天津國民出書社

 

筆者《春節》一書,交由天津國民出書社排印。書中所涉,年夜致可分為豐收祭與包養網ppt新歲首、春節的演變、春節習俗深描、海內過春節四個篇章。成書之后,再次翻閱,發現書中所引詩包養情婦文頗多。在詩與文的互證中,一個積蘊厚重、傳之久遠、感情富集的春節,逐漸顯影。

 

包養合約于此作,尋思再成一文,寫一寫詩歌與節日的結緣,探一探作為歲首的“元日”,曾在我們的歷史中包養價格ptt,留下了怎樣的詩篇包養俱樂部。這包養情婦些詩篇,又若何作為文獻,記錄了由古至今的社會生涯。

 

時間軌制,是現代帝王特別包養妹重視的政治軌制。在以農立國的中國現代社會,需求據時以設定農桑之事,還需根據時間的“吉兇”,設定“祀”與“戎”等國家年夜事。是以,與時間相關的“時政”,可以說是周秦包養管道以來最年夜的政治。

 

漢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104年),確立立春前后的夏歷正月初一為歲首,稱為正日、正旦。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天改稱為元正、元日。從漢朝開始,歲首那天,包養價格ptt朝廷要舉行年夜朝會,君臣相賀。“建安七子”曹植曾寫下《元會》一詩,見證這個隆重的日子:“初歲元祚,谷旦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衣裳鮮潔,黼黻玄黃。珍膳雜遝,充滿圓方。俯視文軒,仰瞻華梁。愿保茲善,千載為常……”在新歲到來的日子,皇家舉行隆重的宴會,君臣衣著鮮麗,享用珍饈、彷徨殿堂。這樣和樂的情形,觸動了身居亂世的曹植,他盼望這樣的美景常留。

 

歲首元會,不僅是君臣的宴饗,同時也是天子接見外國青包養軟體鳥使的良機。晉朝傅玄的《庭燎》一包養網站詩,給我們描寫了當時的情形:“元正始朝享,萬國執圭璋。枝燈若火樹,庭燎繼天光。”在元正之日,萬國來朝,宮燈若火樹在大年夜中閃耀,用來照明的庭燎熊熊燃燒,直到天明!

 

包養意思

古時帝王為了顯示皇恩浩蕩,常在正旦朝會上賜酒群臣。北周年夜臣庾信有《正旦蒙賚酒》一詩,記包養感情其事:“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流星向晚落,浮蟻對春開。成都已救火,蜀使幾時回。”包養合約正旦所飲,是驅除邪惡的酒,是哀求長命的酒,所以這酒是特制的保健酒,有柏葉、椒花,這酒也是迎春的信號。詩的最后兩句用的是一個典故包養違法——晉葛洪《仙人傳》記載:蜀人欒巴有仙術,他在正旦朝會上,忽然向東北方噴酒。管糾察的朝臣指責欒巴不守朝會禮節,欒巴則回應:家鄉掉火了,我用酒撲滅它。不久,公然有蜀郡人來報,成都元日年夜火,突然東北年夜雨來滅火,雨中還有酒氣。包養條件庾信何故用此典故?他原為南朝梁人,出使北朝被扣為官,懷念家鄉,故用此典。由此可知,每逢佳節,懷人思親,自古皆然。

 

隋唐時期,朝廷慶賀歲首的朝會更為隆重。隋唐是秦漢之后年夜一統的時代,經歷了魏晉南北朝四百余年的決裂和包養心得動蕩,統一的年夜唐“海內雄富”,氣象雍包養網VIP容。在元日朝會上,天子除了面見百官外,包養網單次還會接收各國使節拜賀。唐朝詩人王建在《元日早朝》一詩中描寫了年夜唐歲首朝會的盛況:“年夜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東方色未動,冠劍門已盈。帝居在蓬萊,肅肅鐘漏清。將軍領羽林,持戟巡宮城。翠華皆宿陳,雪仗羅天兵。庭燎遠煌煌,旗上日月明……”詩歌雖帶有宮廷詩的習氣,卻真實描繪了千年前的情形,當我們回顧年夜唐時,可供我們體味和馳想。

 

宋、元、明、清的元日,依舊是帝王舉行政治慶典的日子。以元代為例,元朝學習漢家儀制,歲首朝會盛大隆重。正月一日,百官待漏于崇天門包養意思下,五更進朝。天子、皇后先后進坐年夜明殿,待司晨官報時,百官分擺佈從日精門、月華門進殿,分站兩班,向帝后鞠躬、跪拜。丞相上表祝贊:“溥天率土,祈六合之洪福,同上天子、皇后億萬年壽。”然后給天子三進酒,教坊奏樂,接著宣讀中心與處所官的賀表與禮物清單,僧道、耆老、外國蕃客順次進賀。禮畢,在殿上賜宴。(見《元史·禮樂志》)元代詩人薩都剌《都門元日》這樣記述:“元日都門瑞氣新,層層冠蓋羽林陳,云邊鵠立千包養網心得官曉,天上龍飛萬國春。宮殿日高騰紫靄,簫韶風細進青旻,承平皇帝恩如海,亦遣椒觴到小臣。”“亦遣椒觴到小臣”這樣的表達,當然有封建社會等級觀念存在,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元日那一天,統治者盼望與群臣共享喜悅的心境。

 

包養網比較朝廷的元日盛大隆重,顯示帝國氣度,但通俗蒼生與之無緣。于平易近間而言,元日是家庭團聚的日子,有著道不盡的溫熱與歡愉。野史中不見通俗蒼生的生涯,但歷代文士基于內心純粹的感情,寫就了眾多詩篇包養甜心網

 

歲首元日,家人團聚,最可欣喜。唐朝白居易有歲日家宴詩,詩云:“弟妹妻孥小侄甥,嬌癡弄我助歡情。歲盞后推藍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形骸潦倒雖堪嘆,骨血團圓亦可榮。猶有夸張少年處,笑呼張丈喚殷兄。”長安居年夜不易,形骸潦倒的白居易雖然心有戚戚,但逢歲日,有家小相伴,家人團圓使他幸福感頓生。

 

在宋代詞人筆下,元日猶如一幅伸展的風俗畫,充滿人間的煙火氣。如姜夔《鷓鴣天·丁巳元日》:“柏綠椒紅事事新,隔籬燈影賀年人。三茅鐘動西窗曉,詩鬢無端又一春。慵對客,緩開門,梅花閑伴老來身。嬌兒學作人間字,郁壘神荼寫未真。”該詞寫元日清閑自居,描摹桃符上郁壘神荼字樣的嬌兒相伴,天倫之樂融融。再如張伯壽《臨江仙》中包養網VIP包養dcard首寫道:“我愿兒孫如我壽,高下富貴隨緣。不須厚祿與多田。詩書為世業,潔白是家傳。”言語中盡是對兒孫的祝願與等待。

 

為了迎接新年,中國傳統年俗有穿新潔衣服、簪迎春花的習慣,如南朝梁人宗懔《荊楚歲時記》包養一個月所說“描述從新台灣包養也”。明朝元日,春聯代替驅邪的桃符,成為千家萬戶門楣上迎春祈福的飾物。清朝,宮廷內外新年都貼春聯。《清嘉錄》記載,蘇州人在大年節前一二十天就有讀書人寫春聯售賣,“多寫令嬡、百順,宜春、迪吉,一財包養金額、二喜及家聲、世澤等語為門聯”。周宗泰《姑蘇竹枝詞》云:“學書兒童弄筆勤,春聯幅幅賣文雅。人來問價增三倍,不使鵝群籠右軍。”寫賣春聯成為習字兒童新年的營生,可見當時元日春聯市場的火爆。從春聯內容看,包養dcard都是期盼財富、家聲、世澤的喜慶詞語,包養網推薦表達了人們對美妙包養故事生涯的向往。

 

在冬冷將盡之時,作為歷法歲首的“元日”,成為一年中最為隆重的日子,君臣相聚、外邦來朝、蒼生團圓。從現代詩詞對元日的歌詠中,我們可以深切感觸感染人們對包養管道未來的希冀與向往。無論成分若何,都可享用元日帶來的吉慶與喜悅,這也許就是節日賦予生涯的要義。

 

責任編輯:近復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