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包養感情朝官修東南邊疆史地文獻與“年夜一統”觀念發展
作者:侯德仁(蘇州年夜學社會學院副傳授)
來源:《光亮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正月二旬日丁巳
耶穌2025年2月17日
清朝歷經康雍乾三朝的盡力,年夜一統局勢進一個步驟鞏固發展。東南各平易近族的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意識日益加深,夯實了統一多平易近族國家的政治文明基礎。為了有用管理東南地區,清朝官方先后編纂了《西域圖志》《新疆圖志》等多部東南邊疆史地文獻。這些文獻詳細記載了清朝當局管理和開發東南邊疆地區的各項成績,真實記述了東南各平易近族來往交通融合的歷史事實,深入體現著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意識,彰顯著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年夜一統包養犯法嗎傳統。
一
《西域圖志》是清朝編纂的包養網站第一部官修東南邊疆史地著作。該書是在乾隆朝反擊決裂、統一東南的歷史佈景下編纂完成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隨著清軍順利進軍東南,清廷隨即著手《西域圖志》的編纂任務。為此,乾隆帝專包養行情門下諭旨,諭命劉統勛、何國宗等前去伊犁等地實地測繪輿圖,“其山水道里,應詳細相度”(《高傲宗實錄》卷490,乾隆二十年六短期包養月癸丑,中華書局1986年影印本,第164頁),納進康熙年間繪制的《皇輿全覽圖》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天山南北所有的平定,清當局又派出以明安圖為首的測繪隊,測量回部輿圖包養情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西域圖志》初修本樂成。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西域圖志》增纂本編成,支出《四庫全書》包養網車馬費。這是一部實地考核和歷史考證相結合的歷史著作,時人稱其“足以補前朝輿記之遺,而正歷代史書之誤”(《四庫全書總目》卷68《史部·地輿類一·欽定皇輿西域圖志》,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940頁)。《西域圖志》的勝利編修,為其后的東南邊疆史地著作編纂做出示范,推動清代東南邊疆史地學周全興起,在清代邊疆史地學發展史上具有主要意義。
無論是編纂規格、體例設計,還是內容書寫,《西域圖志》均彰顯了鮮明的年夜一統特點,具有很是自覺的國家認批準識。從編纂規格來看,《西域圖志》由清中心當局組織編纂而成,在歷代新疆方志中規格最高。這是從國家層面再次確定了新疆作為統一多平易近族國家不成朋分組成部門的歷史事實。就體例設計而言,《西域圖志包養網站》設有天章、圖考、邊境、山、水、官制、兵防等二十門,體例嚴整有序。此中“天章”門專門用于記載天子在平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定東南及統一西域后的御制詩文,設置這一特別門類的直接目標是彰顯清中心當局統一東南和有用管轄東南邊疆的歷史事實。從內容書寫而論,《西域圖志》編纂時很是重視彰顯國家年夜一統格式,如書中收錄的《皇輿全圖》是一幅全包養故事國性地圖,包括了新疆地區的地輿信息,從輿圖角度確立了新疆是清朝年夜一統邊境不成朋分的組成部門,體現了清朝年夜一統的地輿格式。
《西域圖志》的勝利編纂,還相繼引發了《西台灣包養域同文志》《河源紀略》《年夜清一統志》等史籍的編修,而這些典籍也無一破例地把明示國家一統作為編纂宗旨。在編纂《西域圖志》過程中,由于“準語回文非纂輯文臣所曉”(傅恒等:《欽定西域同文志》卷首《御制西域同文志序》,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總第235冊),是故清廷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纂包養網ppt成滿文、漢文、躲文、蒙古文、維吾爾文、托忒蒙古文六種文字彼此對照的西域新疆歷史地名人名辭典《西域同文志》,收錄詞語3202條,成為研討東南地區歷史地輿和各少數平易近族語言文明的主要東西書。傅恒在《進獻〈西域同文志〉表》中指出,該書的編纂目標是要反應清代“同文之盛”,“用昭武功之年夜同”。
《河源紀略》的編纂》很年夜水平上也因《西域圖志》編纂引發。由于《西域圖志》堅持批駁先儒“河出伏流”說而力證“河水潛行”說,引發了清廷高低對河源問題的興趣。乾隆帝為此特命阿彌達等前去青海等地實地考核、“務窮河源”(紀昀等:《欽定河源紀略》卷首,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總第579冊,第1頁),后來清廷根據實地勘測的地圖和資料纂成《河源紀略》36卷。《河源紀略》編纂者認為,該書能夠編纂勝利也得益于東南地區的從短期包養頭統一,“于是年夜河源流,一曲一向,披圖指點,均可得其出某山、行某地、分某派、合某支之實”(紀昀等:《欽定河源紀略》卷首,第12~13頁)。《年夜清一統志》之“西域新疆統部”的纂修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緣起于御史曹學閔的建議:“我皇上勘定西域,收準夷之疆索,輯回部之版章,特命將軍年夜臣分部駐守,一切軌制章程與內地省份無異”,應該“將西域新疆增進《一統志》,以昭圣朝一統無外之盛。”(《高傲宗實錄》卷722,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戊申,第1044頁)這一主張獲得乾隆帝的支撐。可見,《年夜清一統志》補充西域新疆地輿的目標也包含彰顯清朝的年夜一統格式。
二
東南邊疆地區平易近族眾多,各平易近族長期交錯雜居,彼此交通親密。各平易近族之包養網VIP間既存在著較多的配合點,也存在著生涯習慣和生產方法的一些差異。清朝統治者非常重視處理好各平易近族之間的關系,根據各地各平易近族分歧情況,實行了“因俗而治”的管理方針。清當局根據新疆各平易近族的風俗和歷史傳統,在分歧地區實行三種分歧的行政軌制:在漢族包養女人較多的烏魯木齊以東地區實行州縣制;在天山以北的蒙古族和哈薩克族游牧地區實行札薩抑制度;在南疆地區仍用維吾爾舊制——伯抑制度,但規定伯克禁絕世襲,任免升遷均由駐地辦事年夜臣辦理。通過完美行政建置,清朝加強了對東南地區的行政管轄。與此同時,清當局還不斷地宣揚全國一家、一視同仁的平易近族觀念,積極促進各平易近族的融會和發展。關于這些邊疆管理政策與平易近族思惟包養dcard,清代東南邊疆史地文獻中有著廣泛記述和反應。
宣揚平易近族團結同等觀念。清代東南邊疆史地文獻中載錄了良多清代天子和年夜臣宣揚“全國一家”的論述,此中蘊含著豐富的平易近族團結與平易近族同等思惟。康熙帝在《親征平定包養甜心朔漠方略》序文中說:“(朕)為億兆生平易近主,薄海內外皆吾赤子,雖越在邊徼荒服之地,倘有一隅之弗寧,一夫之弗獲,不忍恝然視也。”(溫達等:《親征平定朔漠方略》,中國躲學出書社1994年版,第1頁)史臣也紛紛指出,“皇上統御萬邦,為中外生平易近主”,“如天好生,撫視中外,無有領域,咸統一體”(《親征平定朔漠方略》,第35頁、第42頁)。《平定準噶爾方略》記載乾隆帝在給準包養價格噶爾臺吉的敕書中說:“朕總理全國,無分內外,一視同仁,惟期普生成靈各得其所。”(傅恒等:《平定準噶爾方略》第1冊《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卷49,海南出書社2000年版,第351頁)在給葉爾羌、喀什噶爾、和田等“回部”敕諭中,乾隆帝又說:“朕為全國共主,罔有內外,一體撫綏,無使掉所。”(《平定準噶爾方略》第5冊《平定包養一個月準噶爾方略正編》卷49,第82頁)乾隆帝不僅繼承了“全國一家”思惟,還屢次強調“無分內外,一視同仁”的平易近族同等觀念,這些思惟都被后世包養網dcard君臣繼承。咸包養管道豐帝曾說“國家一視同仁,平易包養俱樂部近回皆朕赤子……不應過分領域”。光緒朝也強調“國家一視同仁,從不稍分領域”(《中國東南史地文獻叢書》之《東南史地文獻》第11卷,蘭州古籍書店1990年影印,第24頁)由此可見,各平易近族“全國一家”“一視同仁”等觀念是清朝統治階層的共識。
見證東南各平易近族來往交通融合。清朝對東南邊疆地區的統一,進一個步驟促進了各平易近族之間的來往交通融合,清代東南邊疆史地文獻對此有著詳細記述。《西域圖志》中有對新疆地區各平易近族分布情況的記載:“今之回部,為天山以南城包養甜心郭諸國。今之準噶爾在天山北,南與回部接,為漢烏孫。而左部哈薩克,在準噶爾北。迤邐西行,至右部哈薩克,與塔什罕接,連延二千余里……此正《漢書》所云,烏孫東南與康居接者。其在于今,當兼擺佈哈薩克而言也。”(傅恒等:《西域圖志》卷44,新疆國民出書社2002年版,第568頁)由此可見,新疆各平易近族在天山南北交錯分布、彼此相接,有利于彼此之間的交通互動。不僅這般,自古以來西甜心寶貝包養網域各平易近族與華夏王朝交通親密。中心當局早在西漢時期就在西域樹立了西域都護府實施有用管轄,西域地區與中心王朝始終堅持政治聯系與商貿往來。清朝從頭統一西域地區,不僅推動經濟開發、發展生產,同時設包養網VIP立文廟、樹立學校、推廣儒學,不斷促進經濟、文明等各方面融會發展。這些地區也“版戶麟集,學校與州郡并建。莘莘俎豆,濟濟生徒,視內地無異”(傅恒等:《西域包養金額圖志》卷36,第487頁)包養網心得。由此可見,經過清朝的管理,東南邊疆各平易近族來往交通融合水平日益加深,中華平易近族多元一體格式不斷發展。
總之,清代官修東南邊疆史地文獻內容豐富、內涵深入,具有豐富的歷史和現實價值,不僅包養網比較是清代官方有用管理東南邊疆的歷史實錄、包養甜心網中華文明年夜一統傳統的文獻實證,對于我們明天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意識也具有借鑒意義。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普通項目“晚清平易近國東南邊疆史地文獻中的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觀念研討”的階段性結果)
責任編輯:近復
發佈留言